6个塑料大棚,占地5亩左右,每个大棚里有1箱蜜蜂。这是郭光忠的产业,规模虽然不大,却让他家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小康之家的蝶变。
今年42岁的郭光忠,是赫章县汉阳街道硐上村郭家屯组的草莓种植户,也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典型。
郭光忠说:“我能脱贫多亏了2016年回乡创业时得到5万元‘特惠贷’支持。”
回乡创业,是郭光忠打工10多年后做出的抉择。“挑煤、烧炉子、开拖拉机都做过,苦得很,但存不到几个钱。”外出打工的艰辛他深有体会。
“在朋友的介绍下,我到安徽去学草莓种植技术,种草莓经济价值高,学到技术回来马上就开始干。”郭光忠申请了5万元3年免息的“特惠贷”,又另外贷了有利息的5万,流转土地开始种草莓。
有了技术和资金,郭光忠信心满满,加上自己吃得苦,创业之路比较顺利。看到他种草莓有钱赚,2019年,堂哥郭光晏和堂弟郭健也想跟着种。
“能够带动大家跟着我一起干,我很乐意,不要说他俩是我堂兄弟,就算是其他村民想跟着种我也会教,乡里乡亲本来就应该互相帮助。”实诚的郭光忠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郭光晏和郭健,开始了草莓种植“三人行”。很快,三兄弟的大棚连到一起,形成了一个有12个大棚的草莓基地,吸引了县城和周边乡镇喜食草莓的人前来采摘品尝。
“我们的草莓品种有红艳艳和甜宝,品质好得很,味道很香甜,2017年就获得了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,用的肥料都是鸡粪和油麸,每一个大棚里有蜜蜂采花授粉,所以草莓长得圆润饱满,很少有畸形果。”3月31日,热情的郭光忠和郭光晏现摘了半框红彤彤的草莓,劝大家品尝,“免洗的,放心吃。”
“哇,确实很甜,有一股香味。”“嗯,比市面上卖的很多草莓好吃,拿到市面上应该很畅销。”听到大家夸赞,郭光忠和郭光晏笑容满面。 郭光忠说,每年12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草莓采摘的旺季,最多的时候草莓基地旁边的路上停了30多辆车。“50元一个人,随吃,带走的30元一斤。”
种草莓的这几年,郭光忠家6个大棚平均每年都有1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。有了种草莓的收入,2017年郭光忠顺利脱贫摘帽,一家人从土墙房搬进了两层楼的平房,买了小轿车,日子过得红红火火,令人羡慕。
在过好自家日子的同时,郭光忠也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。草莓的经济价值高,他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也高。
“土地流转费每亩1500元,请村民干活每天有100至150元。”郭光忠告诉记者,去年他发给村民的工资有6万多元,郭光晏和郭健每家发给村民的务工费有3万多元。
因为看到种植草莓的前景,郭光忠、郭光晏、郭健三人都有扩大规模的打算。“我打算增加10个大棚,我堂哥准备增加2个大棚,规模扩大以后,村民得到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收入也会随之增多,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,我们一定会尽力干好,带动大家增收致富。”郭光忠说。